​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2025-06-18 09:04 来源:网络 点击: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2025年2月4日,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增蕙去世,享年85岁。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这则消息,对于非曲艺爱好者来说也许只是一则消息,但对于曲艺爱好者来说,马增蕙的去世,意味着曲艺界鼎鼎大名的西河门马家再失梁柱,马家的艺术传承要落在马增祥和马小祥身上了。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一、曲艺界著名的西河门马家

西河门马家的创始人是马连登,他出生于1897年,由于名字和京剧名家马连良相似,很多人都以为马连登也是梨园行的,实则不然,马连登的“连”和田连元的“连”以及单田芳的“田”都是同辈的关系,他们都属于西河大鼓们的艺人。

马连登在曲艺界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西河大鼓“马派”,不过,这个功劳也不只属于他,其中他的二女儿马增芬的贡献也非常大。

马连登的晚年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和侯宝林、刘宝瑞、白凤鸣等人都是同事,还曾和侯宝林、薛宝琨等人一起下放劳动过,由于他身体比较弱,闹出了不少笑话。马连登于1976年去世。

马连登有三女三子,其中马增芳是大女儿,她是马家最早的大鼓明星,比较擅长长篇大书,代表作有《呼家将》和《大隋唐》等。1957年,马增芳在天津参加首届文艺汇演,在台上表演时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只有38岁。

马家在曲艺上成就最高的还不是最有名的小女儿马增蕙,而是二女儿马增芬,她并不是马连登的亲生女儿,是3岁时随母亲改嫁来到马家的,5岁时她和大姐马增芳一起学艺,7岁就登台了。

1961年,马派西河大鼓的地位确认,其代表人物就是马连登和二女儿马增芬,而马增芬也和侯宝林、孙淑筠、刘宝瑞一起被称为中央广播说唱团的四大金刚,可见其艺术水准之高。

马增芬去世于1987年,享年66岁。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马连登的长子叫马增琨,他在评书和三弦上的造诣都非常高,不过由于性格比较另类和家人关系不太和睦,晚年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看大门,捎带着教小孩子们。

虽然马增琨名气不大,但他却被很多知名人士推崇,比如谁都看不上的金文声就直言马增琨的书比他好一万倍。

现在曲艺界的名人王玥波和徐德亮在少年时就是马增琨的学生,其中王玥波的西河门师父就是马增琨。1994年马增琨去世,去世前在央视《电视书场》里留下了代表作《罗家将》。

马家二儿子马增奎名气比大哥还要稍逊,虽然也干了一辈子曲艺工作,不过始终没有大火,他比较多才多艺,四胡、快板、单弦都不错,不知道为什么,他和大哥马增琨的关系极差,马增琨在徐德亮面前总是以“你那缺德二叔”称呼他。马增奎去世于2025年,享年88岁。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曲艺马家在近些年比较活跃的是马增祥和马小祥父子,马增祥也叫马岐,一直坚持在书馆说书,也是爱扯闲白爱放炮的老艺人,他曾和张伯鑫、王自健一起组建了著名的相声第二班。

马增祥的儿子马小祥现在很有出息,由于人长得帅又弹一首好三弦,由此被曲艺界誉为“三弦王子”。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二、马家名气最大者是马增蕙

论艺术地位,恐怕马增蕙也不敢说能强过自己的二姐马增芬,但马增蕙的实力同样不俗,而且还是马家名气最大的那位。

马增蕙出生于1936年,当时大姐和二姐都唱西河大鼓唱红了,于是马增蕙在继承家学西河大鼓之外开始专攻单弦。

马增蕙5岁从艺,15岁在天津时正赶上中国曲艺团招演员,她被选中,1951年进北京,师从胡宝钧、白凤鸣、石慧儒、刘洪元、蒋月泉等曲艺名家。

进入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后,她的演唱炉火纯青,受到听众喜爱。多次在全国曲艺汇演中获奖。她演唱的《一盆饭》成为现代单弦代表作被选入中小学教材。1993年,她随说唱团赴台湾演出,喜欢曲艺的张学良先生特地请她演唱了单弦的传统曲目。她博采众长,既有师承,又不拘泥师承,善于准确细腻地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其主要作品有《打箩筐》、《一盆饭》、《挑帘裁衣》等。

2025年,由于马增蕙在单弦艺术上的巨大贡献,她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弦的代表性传承人。

对于曲艺迷来说,马老师还曾留下了许多典故,比如她在节目里讲的“马三立穿刘宝瑞新鞋踩泥”故事就被曲艺界传为佳话。

马增蕙年轻时的照片(著名单弦大师马增蕙去世)

当然,马增蕙在马家名气最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有一个唱流行歌曲的儿子谢东。谢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笑脸》一举走红,还留下了《清官谣》《拉着你的手》《中华民谣》等知名歌曲。

如今,随着马增蕙的去世,曲艺马家在她这一辈就只剩马增祥一人,想再听马增蕙的经典单弦,就只能通过录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