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短暂一生

2025-07-19 18:11 来源:网络 点击:

老舍的短暂一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这是多么令人悲痛,一代文人就这么陨落。

1968年,老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名,但是老舍当时不在人世,此次的诺奖给了川端康成。

度过了十年浩劫的老舍的同辈人,往往表现得更为愤慨。曹禺说:“老舍先生不是自尽,是逼死的呀。” 萧乾说:“反正‘文革’那时,自杀和他杀已成为同义语。被逼得自尽的,与他杀有何区别?” 巴金在《怀念老舍同志》中提到,他认为《茶馆》里常四爷的一句话可以看作老舍的遗言——“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们共同强调的,是迫害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