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起源探秘

2025-07-27 16:39 来源:网络 点击:

日俄战争起源探秘

1904年2月8日午夜,中国旅顺港近海,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的照射下。

日本舰队司令官紧盯着停靠在港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发射!”日本舰队的司令官一声令下,16枚鱼雷“嗖嗖”地钻进水中,如剑鱼一样快速潜向俄舰。

“轰!轰!轰!”在俄国舰只惊天的爆炸声中,日俄战争拉开了序幕。

战争伊始,虽然俄军数量远远超过日军,但由于对战争准备不足,军事技术落后,后方补给线过长,指挥官庸碌无能等原因,在战争中接连失利。

1904年4至月,日本摧毁了被困在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基本力量。同时,日本陆军从朝鲜和辽东半岛顺利登陆,北攻沈阳,南困旅顺。

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日军获胜,并在9月4日占领辽阳。

8月10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中大败企图突围俄国太平洋舰队。

1905年1月2日,4.8万名俄国海陆军在旅顺口向日军投降。

3月,50万俄军在35万日军的进攻下步步败退,撤出沈阳。

5月27日,奉命增援远东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绕过好望角,蹒跚航行1.8万海里后驶抵对马海峡,与日本海军决战,结果俄国舰队38艘舰只除3艘突围外全部被歼。至此,俄国一败涂地,无力再战。

回顾了整个日俄战争的始末,我们不禁要问:日俄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呢?

19世纪末﹐日本和沙皇俄国竞相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

1894年﹐日本出兵侵入朝鲜﹐对中国发动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从中国割取辽东半岛﹐并将朝鲜纳入其势力范围。

日本的扩张触犯了妄图独吞中国东北的俄国的利益。

不妨回溯一下俄国和日本曾经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1891年,作为俄国皇太子的尼古拉准备访问日本。得到消息的日本反俄组织开始策划刺杀尼古拉的行动。

4月,尼古拉抵达日本。当他在东京街头观光时,一位日本武士忽然飞奔上前,挥动日本刀向他砍去。随从及时地推开了尼古拉,但尽管样,尼古拉还是被削去一块头皮。 。

事件最终没有明确的结果,很多人却不会忘了这次行刺。

日俄战争爆发后,西方很多媒体都重提已成为沙皇的尼古拉访问日本期间遇刺一事,将此事与日俄战务联系起来,认为战争是尼古拉个人对日本的憎恶。尼古拉本人也曾称日本人是“讨厌的黄色蛮族”。

但是大多数学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并不这样认为。

他们认为,日俄战争是一3场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是19世纪后半期两国对外扩张加剧的必然结果。

19世纪末叶以来,日俄两国为称霸远东,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展开了激烈争夺。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关于把中国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一条,在沙俄看来等于是抢食其禁脔,于是俄国联合法国与德国出面干涉,逼迫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对此怀恨在心。

以后,日本又制定“大陆政策”,企图吞并朝鲜,灭亡中国,独霸东亚。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900年,俄国乘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它也力图将朝鲜占为己有。

1902年,英国为抑制俄国在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

德国为在远东牵制俄国,竭力挑唆日本对俄开战。

美国也怂恿日俄开战,以在日俄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利。

法国则支持俄国,反对英日同盟。

在各国列强钩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战争最终爆发。

现在两种观点仍是针锋相对,难以统一,但战争的非正义性质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

日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

腐朽透顶的清政府,竟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听任日俄两国铁蹄践踏我东北锦绣河山。

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无耻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但是,饱受外敌蹂躏的东北人民,自发地开展反侵略、反官府的斗争,给帝国主义强盗造成了巨大困难。

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日俄交战,却成了中国的“国耻”,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