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人物志—“不事二主” 藤堂高虎

2025-06-16 16:31 来源:网络 点击:

日本战国人物志—“不事二主” 藤堂高虎

藤堂高虎,这位在日本战国至江户时代的人物,一生充满争议,“追从者”“背叛者”“战国的寝业师”等标签如影随形。出身平凡的他,在权力的漩涡中为求名利,手段尽显复杂,却也映照着那个动荡时代的生存法则。

弘治二年(1556 年),藤堂高虎降生于近江国犬上郡藤堂村,身为乡士藤堂源助虎高的嫡子,成年后的他体格魁梧,身高六尺三寸(约 190cm),在日本人中颇为罕见。

十三岁,高虎随父出仕浅井长政,十五岁便投身姊川合战。浅井、朝仓联军的溃败,让他不得不随败军退回近江。此后,浅井家在织田信长的步步紧逼下,气息奄奄。

政治嗅觉敏锐的高虎,并未坐以待毙。天正元年(1573 年)八月,浅井家灭亡后,他先被织田信长侄子织田信澄以八十石俸禄招揽,旋即转投织田军团核心将领丹羽长秀门下。但不久后,高虎莫名踏上流浪之路,先后辗转于阿闭家、矶野家等各地大小势力。传说,流浪途中饥肠辘辘的他,幸得茶店老板娘施予饼食,这也成为后来藤堂家以“黑饼”“白饼”纹路为压阵军旗的缘由。

好在,天正四年(1576 年)十一月,木下秀长(丰臣秀吉胞弟)将高虎纳入麾下,赐予三百石食禄。自此,高虎追随秀长南征北战,崭露头角。到天正九年(1581 年),其禄高跃升至三千三百石,并担任侍大将。此时的高虎,不仅作战勇猛,在游说、建筑及都市规划方面的才能也开始大放异彩,成为秀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天正十年(1582 年),本能寺之变改写日本历史,秀吉迅速崛起,秀长全力辅佐其建立羽柴政权。高虎随秀长出征纪州,凭借战功获封一万石,实现从流浪武士到一方大名的蜕变。

天正十九年(1591 年)正月,秀长病逝,高虎不忘旧主恩情,以家老身份辅佐秀长养子羽柴秀俊。天正十八年(1590 年),高虎随秀俊出征小田原城。朝鲜之役期间,他出任肥前名护屋城普请助役,还留下为治病跳入吉野十津川游泳的轶事。文禄四年(1595 年)四月,因叔父以无子嗣为由,秀俊领地被没收。高虎自责失职,辞去家老之职,剃发隐居高野山。然而,秀吉惜才,仅一月便召回高虎,赐予伊代板岛七万石领地,高虎再度出仕。

至此,高虎已侍奉过七位主君。此时的他,目光锁定德川家康。秀吉在世时,他便有意靠近家康。关原合战爆发,高虎加入东军,负责策反朽木元纲等人。战后,他获封伊予今治二十四万石,成为德川家大名,德川家康也成为他侍奉的第八位主君。据《德川实记》记载,高虎每日前往江户城觐见家康并进献礼物,凭借筑城专长与出众口才,赢得家康高度信任。

高虎将藤堂家宗派由法相宗改为天台宗,甚至传出他希望死后仍侍奉主上的说法。一次与家康的交谈中,他提出“堺拜领”的请求,家康大笑应允,赐予和泉守称号,足见对他的看重。家康还公开表示,讨伐敌对势力时,藤堂高虎为先锋。

庆长十年(1605 年)八月,家康将高虎移封至伊势津,意在让这位心腹扼守东海交通要冲,监视大坂丰臣家。庆长十九年,大坂之阵爆发,高虎随家康出征。夏之阵中,五月六日八尾之战,他率军与长宗我部盛亲部激战。战后,高虎获五万石增封,弟弟正高获下总领地,藤堂家石高总计达三十二万三千九百石。

此后,高虎致力于领国经营。入封时,伊势津只是个五百户的小镇,他以原富田氏居城为核心,重新规划。在其治理下,伊势津发展为远超往昔的大都市,城下町成为伊势街道重要的宿场町,获“伊势的津,津的伊势”之美誉。高虎还将垄断盐买卖的商人逐出藩境,稳定物价。因其出色治理,高虎深受家臣与领民爱戴,成为一方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