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水库的际遇(作者:漳浦 宽心)

2025-07-01 18:24 来源:网络 点击:

杨美水库的际遇(作者:漳浦 宽心)

本文转自《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

杨美水库的际遇

杨美水库位于漳浦的东北部,库区与龙海白水镇郊边村接壤。1971年开工建设,是个中型水库,提供佛昙、马坪、前亭三个乡镇的饮用水与农业用水,前几年新增供给赤湖镇用水。

当年设计水库集雨面积达60平方公里、总库容5000多万立方米,按计划三年才能蓄满水。1972年8月,大坝刚刚筑好,历史罕见的暴风雨突然来袭,玳瑁山东麓、鸡啼岭东南坡,数十道水龙带着巨大轰鸣声,从山顶翻滚而下,连续三天暴雨,水库竟然满了!

一些舍不得抛家离土的村民,仓皇而逃,把本该带走的沉重物品用具抛弃。当他们走上高岗,徐徐回望,家乡转瞬间沉没了,一个新生的人工湖泊绿珠般镶嵌在苍翠的山间。所有人都呆了,泪水和雨水模糊了视线,家乡变成了心头永远抹不去的梦!

杨美人梦里的故乡,总是日子甜美与安详。天空湛蓝,山坡绿草如茵,各村庄鸡犬相闻,溪岸、田陌,如在眼前晃动,田尾厝的洋尾桥(三板桥),仿佛还在行走其上;库区内十几个小村庄:杜松脚、旧厝、埔顶、田厝尾、圩后、后厝、倒(卓)桥、官路、古桥、曾洋、咬垅、下尾路、红狮坑、田头里等古老村落,沉没在5一10米水中,连同杨美八百年的历史,变成了美丽的传说!

转瞬间过去半个世纪,庚子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漳浦地区近半年没有下雨,几个乡镇政府都倡议节约用水,杨美水库竟然近乎干涸,沉睡水底几十年的村落、古墓、曾经的农田,显露出真容。

曾经在此生活过、奋斗过的杨美人,纷沓回到故土,走过古老的三板桥,追寻曾经住过的老屋,回忆孩童的时光与往事。

微信朋友圈中的《四叶草》,带着她亲爱的母亲,踏上故土,老人思念的心情胜以言表,《四叶草》发圈留念。

我对杨美水库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是一九七二年出生,九二年常常去杨美水库管理处(爱人在此单位工作,我常常骑摩托车来此和她谈恋爱),杨美的一些人文、古迹、地理吸引了我。刚刚看完《四叶草》发的朋友圈,马上带上几个好友,到杨美去探寻曾经的三板桥。

古美山的陈伯伯,热情的接待我们,带着我们从新中社走到水库西南面,水库旁蓝应元(古萝公)的父亲坟墓被人洗劫一空,墓碑挖倒在一旁,仅余一根四米多高的墓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转过一个小浅湾,看似干涸的河床差点困住了肥胖的好友,双脚陷进去半米深,只能弃鞋而逃!村民把原来沉浸在水里的缓坡,新开垦了几十亩土龚,准备进行冬种。

陈伯指点原来这边是个小村庄。有贪婪的村民趁着这次水库干涸,把祖先辛苦苦建造的地基石都挖掉,仅余下房子形状的浅浅痕迹,连个念想也不愿留下!相信下次雨季的到来,一切会归于无痕可寻!

左转过个小山坡,也是个村社。三合土夯就的墙体,历经几十年的浸泡,勉强地屹立着,规模庞大,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房屋,幸免于没有用条石建造,否则也难逃被掘的厄运!山坡下几处古墓,惨不忍睹,盗挖一空,连墓碑也放倒在地,都说苍天饶过谁?报应在哪里?

对面是倒(卓)桥社,正苦于无法过去,族弟阿乾刚好开着快艇巡视水面,他叫人用快艇带我们过去倒桥社。

浅浅的水面,导致快艇还要用竹竿来帮忙前行。过了对岸,触目惊心!经过雕琢的各种房子构件,几乎被搬抢一空,墙体完整的条石搬得所剩无几。四个壮汉奋力拉扯水边一个石臼,企图用三轮车在光天化日之下运走,因太沉重只能放弃!

西边残缺的桥墩,这座规模不小的古桥,在落日余晖照映下,让人心里充满了苍凉的感觉!

朝东向水边有烧瓦的瓦窖,残缺的瓦窖与耸立的石柱,倒影在水中,却也是个不错的景观!瓦窖旁边的一个清康熙年间的规模不小的古墓,也难逃被盗挖的命运。

如英、中层社有个宋朝古石窟,内中雕琢的古代弥勒佛像也在上世纪末被人盗走,现在的佛像是善心人重新捐资塑造!世上还是好人多!

中层社边几棵高高的柿子树,红彤彤的柿子果挂满枝头,迎风摇曳,喜气洋洋!欢送我们,希望我们下次再来!

作者简介

宽心,漳浦佛昙新安村人,实名杨志伟,自娱于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