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才:深受毛主席喜爱的战士,荣获9次特等功臣的传奇“兵王”

2025-06-28 05:17 来源:网络 点击:

张英才:深受毛主席喜爱的战士,荣获9次特等功臣的传奇“兵王”

张英才,山西万荣县人,1924年12月出生在贫苦的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在旧社会的张英才,身上烙印下太多苦难的痕迹,母亲体弱多病,一家几口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在父亲因过重的劳累受重伤后,时年8岁的赵英才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早早得就去地主家务工,砍材、种地、放羊等等,稚嫩的身体过早的承担了生活的艰辛。

在一次给地主家放羊的时候,天气突变、飞沙走石、大雨骤降,受惊的羊群纷纷四散逃散。等雨停天晴后,才发现,20多只羊再也找不到了。此时的赵英才惊恐万分,不知如何面对地主,也不敢把噩耗带回家,只能躲到孤峰山的破庙里,饿了只能在荒山野岭里找果子吃,没过多久就因为身心俱疲而晕倒在去找果子的路上。等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破庙里,身旁一位叔叔正在一口一口地喂他喝稀粥。

后来才知道,那位喂他稀粥的老炊事员,是一位八路军,是一位专门解救咱们穷人的八路军。情急之下,立即坚定的要求加入八路军,无奈由于年龄太小、身子太弱,未被得到允许。直至1939年,在他一直的坚持下,才如愿以偿的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八路军队伍,在115师学兵队学习后,到八路军总部宣传队任宣传员。

但是张英才,深知是谁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是谁让他的家乡满目疮痍。他满眼都是对旧社会的痛恨,满眼都是对侵略者的仇视。只想着快快加入到战斗的第一线,亲自击退那些残暴的敌人,而不是仅仅做部队的宣传员。

两年之后,张英才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战士。从此,我军的队伍里多了一位忠诚卫士,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多了一位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天才。

1941年秋,日军集结重兵对岳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初入战场的张英才并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勇敢地站在战斗的最前线,把自己满腔的怒火变成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当一颗炮弹落向旅长时,张英才奋不顾身地把旅长扑倒,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旅长的安全。战斗之后大家都被张英才,不惧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折服,由此获得了“张拼命”绰号。

1946年,吕梁战役,张英才带领35名敢死队员,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迎战敌人长达9个小时,击退敌人多达8次的疯狂进攻,直至援军的到来。张英才所带领的小队获得了集体表彰,而他荣获了人生的第一枚特等功臣奖章,此时的张英才刚22。

张英才凭着对革命无比的热爱、对侵略者深深的仇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不怕牺牲、不惧流血、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获得3次二等功,5次一等功,9次特等功,4次战斗英雄称号。这样辉煌的战绩,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是名副其实的“兵王”,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如此英勇的战士怎么能不深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喜爱呢?

1950年6月,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战斗英雄的表彰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375位战斗英雄,7位特等功臣,而张英才一个人就荣获了9次特等功,这是何等辉煌的战绩啊。伟大领袖毛主席特意询问他:“你就是张英才?你去过大别山没?”张英才说:“主席我没去过大别山,我是陈赓兵团的,只到过伏牛山”,主席接着说道:“三国时期有个千古名将关云长,但是他只不过是过五关斩六将,你十三次立大功,比他厉害多了”。毛主席甚至设家宴招待了张英才,做了山西人都爱吃的刀削面,特意准备了一瓶山西老陈醋。这大概是领袖对英雄最高的赞赏了。

1973年,党中央开设读书班,能去这个班学习的都是非一般的人,有资格参加的都是中央九大中央委员以上的人员,出现在名单中的有王洪文、陈永贵等人,这些人不是副主席就是国家领导人。主席很希望张英才能来中央读书班学习,在得知第一期读书班中并没有张英才的名字时,主席有些不甘的问周恩来:“这些没有打过仗的都来了,我们的战斗英雄张英才为什么不能来?”当得到周恩来的解释:“张英才也参加读书班的学习,只不过是第二期”后,主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由此可见主席对张英才是多么的喜爱和赞赏。

1955年,张英才被授予上校军衔。2018年,94岁的兵王张英才与世长辞,就此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寄语:感谢英雄,向英雄致敬!是你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我们的光辉,是你们的英勇姿态才铸造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