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再无睡意,竟然暗示四大疾病

2025-07-25 19:36 来源:网络 点击:

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再无睡意,竟然暗示四大疾病

凌晨三四点,一个本该沉浸在梦乡的时刻,却成了很多人夜间清醒的起点。即便已经数次调整睡姿、数羊、冥想,但再度入睡的希望却总是渺茫。

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性清醒逐渐侵蚀了健康的边界。有人开玩笑说,这可能是“身体在敲警钟”。可真的只是压力太大,还是暗藏其他健康隐患?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将人体的作息与自然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黄帝内经》中有言,“人应天而生,昼夜阴阳交替”,这一理论成为诊断睡眠问题的核心依据。

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人体的十二经脉对应着一天的时间轮转,每两小时为一个周期,其中凌晨1点到3点为“肝经当令”,3点到5点则是“肺经当令”。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频繁醒来,中医认为很可能是肝或肺出现了问题。

凌晨三四点醒来,首先要考虑的是肝经是否失调。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和气血。如果肝经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人会出现易怒、胸胁胀满甚至失眠的症状。尤其对于长期压力大的人群,肝气郁结最为常见。

肝经失调的信号不仅仅局限于睡眠问题,还可能伴随头晕、眼睛干涩、口苦、食欲不振等表现。女性患者还常常表现为月经不调或经前乳房胀痛。如果这些症状逐渐显现,及时调理肝脏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肺经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肺在中医中被称为“华盖”,主管气息的通畅和全身的津液代谢。如果肺经运行不畅,睡眠期间可能出现咳嗽、胸闷甚至喘息。这种清晨早醒的患者还可能有白天嗜睡、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表现。

肺经的问题往往与外界环境、个人体质以及脏腑失衡共同作用。尤其是居住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特别注意。

除了肝和肺,凌晨醒来还可能与其他脏腑的功能紊乱有关。例如,长期晚餐过量、饮食不节制的人,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内经》中提到“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的人往往夜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甚至噩梦连连。

清晨醒来后常感到胃部不适或口中异味,这些都是脾胃失调的典型表现。而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加剧了这一现象。

那么,这种“莫名其妙”的清晨早醒是否意味着疾病的严重性呢?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失衡往往从微小的信号开始,及时察觉这些“未病”之兆,可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的治疗方法以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主。对于肝经失调,疏肝理气是关键,可以通过按摩太冲穴、肝俞穴等经络调节气血运行。

此外,饮食上可多食用养肝的食材,如枸杞、红枣、黑芝麻等,这些食材不仅能滋补肝血,还可以帮助改善睡眠。

对于肺经的问题,中医推荐通过呼吸调息与补肺的方式来调节。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疏通肺气。

同时,可以在晚上用川贝、梨煮水代茶饮,对缓解肺燥咳嗽有明显效果。此外,常按肺俞穴、天突穴,有助于肺经气血的运行。

脾胃调理则更强调生活习惯的改善。避免晚餐过饱、过晚,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临睡前可用陈皮泡水,促进消化并改善脾胃功能。同时,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可以有效帮助胃气的疏通,提升整体睡眠质量。

不过,除了这些具体的调理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本。规律的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度的运动,是中医所倡导的“治未病”之道。

每天固定时间入睡起床,有助于生物钟的稳定;饮食上应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运动则以轻度出汗为佳,例如太极、散步等。

当然,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理,凌晨三四点醒来的问题依然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毕竟,睡眠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可能成为其他健康问题的前兆。

睡眠是人体修复与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而凌晨三四点的醒来绝非偶然。关注这一现象,及时发现脏腑的信号,借助中医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健康,恢复身心的平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

[1]《中老年人凌晨4、5点醒了就再难入睡?建议做好这几件事来调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07-26

[2]《经常在凌晨3、4点醒来,可能是4种疾病的暗示,不可忽视!》.方舟健客科普.2023-11-29

[3]《如何改善老年人睡眠困难?这四点就够了》.科普中国.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