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城·故事」六队馕坑肉

2025-07-29 01:13 来源:网络 点击:

「梨城·故事」六队馕坑肉

提起“六队馕坑肉”,曾经在库尔勒鼎鼎大名、尽人皆知,甚至在巴州、新疆也是名声在外,作为梨城众多食客和过往游客、司机朋友“吃肉”的首选之地,一度被称为“王炸”级的存在,知名度那绝对是“杠杠”的。

视频加载中...

“六队馕坑肉”最早形成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那时被称为“六队烤肉”。当时,有几名来自南疆的餐饮店主在火车北站新疆四运集团公司第六运输车队附近的公路北侧开起了几家烤肉店,主要卖一些小烤肉、烤肝子、烤羊腰子、加工馕、皮辣红等新疆特色小吃和凉皮、凉粉、黄面等夜市的当家菜。因为各类摊点集中,便于食客“多项”选择,加之这里24小时营业,白天晚上不打烊,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小夜市,为那些“夜猫子”提供了一个宵夜聚餐的好去处,很快就受到梨城食客的青睐,一传十、十传百,“六队烤肉”逐渐有了一些小名气。

2000年,“六队烤肉”的一部分烤肉店搬到了刚刚建成的天山街道一楼的门面房。与此同时,“六队烤肉”紧跟新疆人的饮食喜好和流行“食”尚,与时俱进、升级换代,利用打馕的坑,纷纷经营起当时在全疆风靡一时的馕坑肉、烤羊排、烤羊脖子等新派新疆烤肉系列,特别主打馕坑肉,受到不少食客的追捧,人气更加旺盛,“六队烤肉”的名号逐渐被“六队馕坑肉”取代。

随后几年间,“六队馕坑肉”地盘迅速扩张,规模逐渐扩大,由最初的几家烤肉店增加到了20多家,沿着天山西路北侧一字排开,白天青烟缭绕、烤肉飘香;夜晚灯火明亮、人声鼎沸,阵势颇为壮观。因为生意兴隆,店内经常坐不下,于是,店主们又纷纷在自家门前搭起了棚子、支起了凉棚,还有的将桌椅摆到了路边的绿化带里,乘凉吃肉两不误。

在那个没有“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时代,食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在众多吃货群起“点赞”的加持下,“六队馕坑肉”的名头越叫越响,一路开挂,逐渐成为梨城、巴州一张顶呱呱的餐饮品牌和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一时间,“六队馕坑肉”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光库尔勒人趋之若鹜,不少外地吃货也闻“香”而来,纷纷赴“六队馕坑肉”打卡,一饱口福。想当年,“六队馕坑肉”老字号的“第一州”“黑公羊”“海军”“新时代热合曼”等烤肉店,名气那是大大的有,劳道的很。

2014年,为解决天山西路多年来未能解决的交通拥堵、人车争道、秩序混乱和路面坑洼、飞沙扬尘、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库尔勒市实施了天山西路改造工程,加宽了机动车道、增设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由于“退地扩路”的需要,“六队馕坑肉”的部分烤肉店被拆除,一些店门前私搭乱建的棚子也被拆除,致使这一带烤肉店的数量大大减少。加之市区内烤肉店、夜市的不断增多,交通相对不便、竞争日趋激烈,食客一年比一年少,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起来,“六队馕坑肉”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慢慢淡出了梨城人的餐饮优选之列。

时下,随着丰富夜生活、提振夜间经济、拉动夜间消费的持续升温,期盼“六队馕坑肉”能够“王者归来”,重振往日雄风、强势回归梨城餐饮行业的呼声日渐高涨。“六队馕坑肉”所在的库尔勒市天山街道认真倾听民声民意,本着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主动协调市政等相关部门,采取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等举措,更好满足梨城广大食客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优质供给、丰富业态种类、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富有人文内涵、彰显城市底蕴的餐饮经济增长点,推动“六队馕坑肉”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信在梨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众多“干饭人”的大力支持下,在“天山第一州”“老杨”“海军”“新时代热合曼”“羊之味”“战友情”“来再提”“阿里甫”等老字号烤肉店的带动引领下,社会各界凝聚合力推动“六队馕坑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六队馕坑肉”的烟火一定会在天山西路更加旺盛的升腾,重现昔日的喧嚣热闹,再现曾经的高光时刻。

作者:陈耀民

视频制作:项国栋

图片:张倩

配音:邹璐

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