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打起来了,连大炮都用了,双方没少死人

2025-08-03 05:01 来源:网络 点击:

印度和巴基斯坦打起来了,连大炮都用了,双方没少死人

就在昨天,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又双叒叕干起来了。

这次干得非常激烈,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直接对方破坏停火。

双方动用大口径迫击炮、反坦克导弹等重武器,与往年以轻武器对峙的模式形成对比,那是真的轰啊。

印度国防公共关系官员苏尼尔·巴特瓦尔中校指控,巴方部队在实控线附近埋设地雷,随后展开炮击,造成印军伤亡。

巴方则指责称,印度军队大规模越境渗透,巴基斯坦军队为了自保,进行了合理的自卫还击。

截至刚刚得到的消息,印度方面已经死了11人,摧毁了六个巴基斯坦的掩体,但是巴基斯坦方面只有人员受伤, 没有阵亡。

只能说这几年巴基斯坦一直给中东王爷们当雇佣兵和打手,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他们使用的大多是皮实耐用无故障的中国装备,所以就交换比来说,还是巴基斯坦打得更好看一些。

当然,如果我们抛开这次用了火炮这一点,那么本次冲突只不过是最近几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之一。

双方在长达78年的对峙中,已经发生了200次这种中小规模的交手,都不好说到底是谁对谁错了。

可以说英国佬虽然已经完蛋了,但他们的-遗产-直到今天仍旧在发挥着作用。

当年印巴分治的时候,英国人故意在克什米尔埋雷了。

按理说克什米尔地区的不死林占比超过68%,根据印巴宗教分治的原则应该给巴基斯坦,但是英国人就故意把这里的实控权给了一年度,说白了就是要让他们打起来,而印度人也不负众望,果然不把克什米尔人当人,该地区人均GDP仅为印度平均水平的37%,青年失业率高达26%,贫困催生极端主义温床。

至于所谓的治理,无非就是克什米尔有人闹事儿,印度就派人屠杀一波罢了。

目前,印度在争议地区部署35万军队,巴方维持25万边境部队,双方将克什米尔视为-国家尊严-,谁都不肯后退一步。

这种对抗已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目前,印度教民族主义政权需要外部冲突转移国内经济困局;而巴基斯坦则依赖装备和人员素质形成的非对称优势维持战略平衡。

双方都将军事冒险视为政治博弈筹码,使得克什米尔成为南亚的-流血计时器-。

和印巴两国之间70多年200多次战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中印边境地区,几乎就没打过几次战役。

规模最大的几次冲突最后也只是演变成了冷兵器争端,然后印度人自己后退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的实力比印度强得多。

首先在国防预算方面,我国的军费占据GDP的比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低的一档,但如果论绝对数字,我们是全球第二。

国防预算达印度的3.2倍,形成涵盖五代机、高超音速导弹、量子雷达的立体防御体系。

在经济方面,西部大开发2.0战略将边疆省份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藏南地区城镇化率突破65%;-数字丝绸之路-贯通喜马拉雅屏障,边境贸易额较2015年增长12倍;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前线经济-模式,将战略要冲转化为发展枢纽。

经济的发展让我国边境地区的人民受益颇多,咱们平心而论,边境老百姓把自己现在的日子和印度的日子做一个对比,换谁都不可能去想过印度人那样的生活。

所以印度人完全没有办法像渗透巴基斯坦那样渗透我国边境。

巴基斯坦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强于印度,但是民生方面只能说……有待提高。

所以印度总有我能反杀的错觉。

历史证明了和平从来不是弱者的馈赠,而是强者的勋章。

只有军事经济两手抓实现内外皆钢,才能守护住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