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2025-08-15 02:04 来源:网络 点击:

黄埔一期四川、重庆籍学员情况介绍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后并入湘军讲武堂158人,编为第6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这一批学员中最低是初中学历,18人大学毕业,63人大学肄业,26人专科毕业,师范毕业生59人,可以说,他们在当时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黄埔一期开学典礼

在黄埔一期学员中,四川、重庆籍有19人,其中重庆籍4人,成都籍4人,这期学员都算当时四川年轻人中最有文化、最有追求的了。在他们中,有坚持革命信念的红军将领董仲明,也有在东征北伐牺牲的年轻军官,还有在抗日战场英勇战斗的将领。一期学员中,有两个学员大家了解的要多一些,就是曾扩情、孙元良。现将他们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期同学录封面

黄埔一期四川、重庆籍学员名单

1、胡遁,1901-1926,重庆云阳县人,国民党东路军总指挥部少校参谋,资料很少,东路军总指挥部是北伐时的编制,胡遁牺牲在北伐途中。

2、耿泽生,1905-1927,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人,国民党第一军新编第一师副连长,应该也是在北伐时期牺牲。

3、颜浚,四川达州宣汉县人,省立宣汉中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职,历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第九队上尉队长,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五连连长。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起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四川分会办事处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参谋本部上校课长,军事委员会成都行营参谋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峨嵋山中央训练团办公厅少将副主任,宜昌防守副司令,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1947年任中将,1949年到台湾。

4、王公亮,1901-1972,四川泸州叙永县人,叙永县立高级中学、四川建国大学、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结业,黄埔一期、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苏联红军大学、中央军官训练团毕业。参加北伐、东征,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党军第一旅连、营长,第一军第三师副团长,教导总队大队长。1931年4月任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第一学生总队第二大队上校大队长,1932年8月任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上校班附,1935年2月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军士营营长,1936年2月任税警总团少将副总团长兼第2支队司令,1936年4月授陆军少将。后任税警总团驻青岛陆海军中将司令。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军事总教官,7月代理战干团教育长,成都中央军校第十六期第二总队第三大队少将大队长,1940年1月任军政部第33补训处处长,1942年3月任第13军副军长,1944年2月调任第78军副军长,1945年10月任军政部第2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6年1月任川中师管区司令,1947年7月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12月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西南第1路游击总指挥部第6纵队中将司令,12月25日在成都参加起义。1953年返乡定居,后任四川省叙永县政协委员。1972年4月在四川叙永县病逝。

王公亮毕业照

5、宫全斌,1899—1950,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人,黄埔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1924年11月历任教导第2团、国民革命军第1师下级军官,1926年2月调升第2师(师长刘峙)第6团(团长惠东升)第2营少校营长,1927年11月升任第2师(师长徐庭瑶)第5团(团长李延年)中校政治指导员,1928年7月调升第1师(师长刘峙)政治训练处上校主任,1930年4月调任第11师(师长陈诚)独立旅(旅长周至柔)上校副旅长,1931年11月调任第80师(师长李思愬)第239旅(旅长冯嶷)上校副旅长,1933年4月调任第238旅(旅长何文鼎)第475团上校团长,后曾任23集团军参谋长。

6、曾扩情, 1897-1983 , 四川内江市威远县人,威远县国民学校高级班、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北京朝阳大学法科肄业一年,曾任模范国民学校教员,县劝学所事务员,民团总局教练等,国军政训系统负责人,著名大特务,黄埔系骨干将领,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曾扩情在一期中年纪最大,连胡宗南都叫他扩大哥,毕业后10年他是蒋先生的红人,身处要职,西安事变时他也被捉,经教育他思想有联合抗日想法,回南京后坐了冷板凳,派回四川搞党务工作,解放后作为战犯被关,1959年特赦。

曾扩情毕业照

7、周惠元, 四川成都双流区红石乡人,20年代肄业于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北伐,周惠元编入东路第一军,转战闽浙间,之后周惠元赴浙江衢州训练新兵,任新兵补充第一团中校营长,不久调第一军教导团第一营任营长,驻防苏州。1929随军北上平津,不久调回南京,随同学曾扩情回四川,开展重建国民党工作。中原大战时,周惠元调任四川第一军第二师营长,与冯、阎联军在山东曹县和河南兰封、考城一带作战。不久调升为17军曹万顺部政治部主任。后周惠元调中央军校,从第8期至14期,历任大队长、总队附、军事教官等职,1932年洛阳成立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任军官训练队总队长不久调回南京军校本部。抗战期间周惠元随军校迁至成都,在成都军校执教,1945年兼任中央训练团成都第二十八军官总队少将总队附。抗战胜利后,调川康绥靖公署任少将参军,成都解放前夕,周惠元曾策反胡宗南部,未成功。1949年12月,以川康绥靖公署少将参军的身份,随邓锡侯在彭县参加起义。1961年1月9日病逝。

8、杨麟, 重庆铜梁区人,教会小学及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上海复旦大学文科肄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中央军校经理研究班肄业。1924年春由四川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谢持保荐投考黄埔军校,1期毕业后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第一、二次东征。历任军校教导一团第三连见习官、代理排长,第四期入伍生团第九连副连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九连连长,中央教导一师营长、团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秘书,军政部粮秣司处长、副司长,军粮总局中将局长,国防部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7月退役。

杨麟照片

9、张忠俯,1899-1931,四川自贡市荣县人,国民党第五十二师独立旅少将旅长。

10、冯士英, 1902-1940,四川达州市渠县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八军新编师少将副师长,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诸役,1940年秋病逝。

冯士英照片

11、程式,别号明都,1900-1927,重庆江津区人,江津七星镇国民学校高级班、四川省立江津中学毕业,上海南方大学修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肄业。1924年春由上海南方大学事务主任兼国民党区分部执委曾贯吾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见习排长,党军第一旅警卫连排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连长,第1军第22师65团营长、上校团长。1927年12月16日在攻克徐州战斗中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12、董仲明, 又名董郎,1899-1932, 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人,毕业后留校,在教导团任排长,10月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以及平定军阀杨希闵、刘镇寰叛乱的作战,11月调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通称叶挺独立团)任参谋,并担任中共独立团党支部干事会成员、组织干事,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参加汀泗桥、贺胜桥等重要战斗,1927年春调任国民革命军第24师70团1营营长,5月在河南参加大败奉军的上蔡战役,战后升任70团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指挥所部参加会昌战斗。起义军在潮汕失利后,与24师党代表颜昌颐率余部1000余人到惠阳中洞,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又称红二师)第4团,先后任团长、师长兼团长。10月底,在农民武装配合下,攻占海丰、陆丰县城,取得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1928年7月任中共东江特委军委委员,同年冬,海陆丰斗争失利,1929年初离开东江,经香港赴上海。6月奉中共中央指示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前委委员,负责军政训练班的工作。1930年10月任红4军参谋长,后调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任教导1师参谋长、独立团参谋长,中共湘鄂边特委委员,与王炳南等率部坚持湘鄂边游击斗争,参与指挥湘鄂边反“围剿”作战。1932年9月,率部掩护湘鄂边特委机关突破敌军重围,到达湖北省洪湖革命根据地的江陵、沙岗一带。10月在“左”倾机会主义者推行的肃反中被诬陷错杀,时年38岁。

董仲明照片

13、孙元良,1904—2007,四川成都双流区人,祖籍浙江绍兴,川军军阀孙震侄儿,曾任国民革命军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孙元良黄埔毕业后不久与胡宗南同任1军团长,因牛行车站战斗撤退被免职,后任当时最强德械师88师师长,但南京保卫战时88师指挥混乱损失殆尽,88师之后再不复当年雄风。

孙元良照片

14、任文海,四川成都都江堰人,县立高级小学及中学毕业,四川省公立机械讲习所肄业,军医班毕业,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连政训员,营党代表,军校第三期军医处党代表、第五期调查股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务局医务处副处长,军政部军医署军医少将副监。1946年退役,任陆军中央总医院院长,1949年移居香港。

任文海毕业照

15,杨晋先,1903-1926 ,重庆巴南区南泉镇鹿角人,国民党第一军第一师连长,可能在第二次东征或北伐牺牲。

16、周世霖,四川广安市邻水县人,毕业后未从军,服务社会。

17、郑南生,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人,参加过东征,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上校参谋主任时患病去世。

18、石真如,没查到资料。

19、石鸣珂,县立高等小学校及中学毕业。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四军第八十五旅二五五旅五一O团上校团长,参加忻口会战和豫南会战。后调任师管区副司令,新兵补充训练处督察。1946年退役。

这是黄埔一期同学录中19人信息,只有石真如信息没查到,很奇怪,同时还有一位叫曹利生的也称是黄埔一期的,还与张忠俯是同乡,会不会石真如就是曹利生在黄埔上学时名字,希望有了解的网友发表看法。曹利生,号野夫,1902-1997,四川自贡自流井檀木林街人,四川蓉城叙属中学毕业,上海大学高中二年级。谢持和上海大学教授朱叔痴推荐介绍在沪报考,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1925年,在三叔曹笃的支持下,顺利地考取了日本士官学校第19期。1928年回国。分配到中央军校任副队长,不久又调去武汉军分校任队长。1932年担任59师354团副团长、代团长职。1934年,曹利生被调返军训战线,前往开封担任河南省国民军训主任职务,不久又兼豫鄂高中学生军训副总队长。1936年5月,曹利生调任河北省国民军训主任,赴保定到职。抗战后曹利生调任196师1136团团长,1946年起任军政部第一军官总队(设重庆)副总队长、代理总队长,国防部第七战地视察组代理组长兼战地视察官。1948年9月22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任陆军第七编练司令部新兵补训一总队总队长,重庆补训区指挥官。1949年夏任第十五兵团司令部高参,同年12月随部起义。1983年被选为民革自贡市委会顾问,自贡市政协委员,成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1997年3月21日在四川自贡逝世。

补充:

以上学员是从黄埔同学会查找到的一期四川、重庆籍学员名单,看网上资料,说四川还有两位一期学员,宣汉人顾浚、安岳人李岳阳,但他们两位不在黄埔学员名单上。

1、顾浚,1895—1927,四川宣汉,1917年,入读绥定府联合中学,南京金陵大学,后转入广州岭南大学,1921年9月,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1922年冬与朱德相识, 1923年5月,随朱德到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和哲学,1924年5月,回国入黄埔一期,毕业后,留任第二期学生步兵科排长、第三期三支队第九队队长、第四期步兵科军官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少校连长。1927年1月,调往南昌,任宪兵团第一营营长。8月1日,率全营官兵参加南昌起义,任宪兵团团长。不久,受党的派遣回南京从事地下活动,不幸被捕,囚于老虎桥模范监狱,1927年8月24日,在南京鸡鸣寺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

网上找到顾浚照片

查了一期学员名单没有顾浚,查到同期有个宣汉学员颜浚,1901年生,入读省立宣汉中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职,历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第九队上尉队长,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五连连长,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1928年起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四川分会办事处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1947年任国防部中将部附。不知顾浚和颜浚什么关系,两人简历都有在三期和四期任职情况,只有晓得情况的专家解答了。

1927年顾浚在南昌宪兵2团任营长时,团长就是很出名的关麟征,因3月6日,宪兵团打死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陈赞贤,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军官教导团团长的朱德率教导团缴了宪兵团的械,关麟征就跑了。之后顾浚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可他并没有跟随起义军南下,而是被派回了南京做地下工作,后来被捕被枪杀,其“罪名”就是出卖宪兵团,使关麟征几乎遭到不测。当时负责执行枪决任务的也是一位黄埔一期生,他就是贺龙的把兄弟,此时正担任南京警备司令的李岳阳。

2、李岳阳,1895—1983,曾用名李杲,四川安岳县人,入读四川蚕商学校,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陆军第2师排、连、营长,第五混成旅上校团长,1924年5月由谢持保荐入黄埔一期,11月被遴选为广东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学员,北伐时任独立第2团长、第3教导团长,第20师60团长,1927年赴日本工兵学校学习,1930年后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四川整理处委员,四川军管区司令部军官总队大队长,军训部上校组长、少将副处长。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5军87师259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8月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之后任闲职,1944年辞职经商,在重庆城内开设凯歌归餐厅,后又在上海、台湾开凯歌归餐厅。

1932年淞沪会战期间,左一为李岳阳,与俞济时、李延年、宣铁吾合影

李岳阳在川军时,是石青阳部下。黄埔毕业任团长,在武汉时与贺龙结拜,1927年贺龙南昌起义率部向广东转战时,起义军与钱大钧部激烈交战,李岳阳在钱大钧部任60团团长,后悄悄让贺龙部通过其防区。蒋先生后来晓得了,将李岳阳黄埔学籍和团长职务撤销,永不重用。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将一件黑色呢子大衣送给李岳阳儿子,后大衣捐给安岳博物馆。李岳阳在重庆开的凯歌归餐厅,当时重庆军政要人喜欢到那里吃饭,沈醉写的文章回忆军统与凯歌归联系密切。凯歌归当时推出有三大名菜,轰炸东京(锅巴鱿鱼)、还我河山(荷叶粉蒸肉)、凯歌归来(清蒸中华鲟),均与抗日战争的战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