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的洛阳范儿!

2025-09-08 18:08 来源:网络 点击:

宫灯的洛阳范儿!

宫灯创始于洛阳,繁荣发展于全国,影响于世界。洛阳宫灯,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当宫灯与洛阳牡丹相融合,那就又是一番景象了!岂止是用一个“美”字能形容得了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宫灯,起因于帝王宫殿悬挂而得名,而后逐步传入全国。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园灯,六色龙灯,走马灯,二龙戏珠灯,蝴蝶灯等几十种,尤以红纱灯为最有名,它造型精美,雅俗共赏。既可作喜庆品庆贺升平,又可作工艺宣传品表彰新风,灯上的山水,人物,鸟兽画像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灯谜,博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灯史:

隋炀帝迁都洛阳的第一个元宵夜,即在洛阳新宫内及大街上陈设百戏,遍饰宫灯,当时园林披彩,光烛天地,丝竹之声,半月不息。从此之后,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高挂宫灯,处处流光溢彩,人人提灯胜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风行全国,波及海外。

唐朝洛阳被誉为“花城”此多指牡丹,但也有人认为是指宫灯,唐朝时灯节一般为三天,三天中家家挂灯,处处明亮,唐玄宗时每逢元宵佳节,大陈彩灯,用丝绸作灯二十间,上挂金玉穗坠。唐朝诗人元稹曾作《灯影》诗:“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稷,元宗潜半太真游”。

千百年来洛阳民间扎制宫灯极为普遍,而且还有专门从事此业的制作之家,清代名师首推李朱二家,由于他们父子相传,代代不息,积累了一套完整高超的制灯技术。1901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起驾回北京,中经洛阳,李家曾向太后及光绪献上大灯一对,受到太后褒奖,从此李家生意更加兴隆,终成巨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宫灯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1957年以12个品种投放国际市场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1959年,洛阳研制的“六角子母灯”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大型灯展,获得极高声誉。中南海怀仁堂也挂起了洛阳宫灯。改革开放以来,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洛阳都举办大型牡丹灯展,展出品种达数百种之多,昼赏牡丹夜观灯成为中外游客的最好的游乐方法,每晚数十万中外佳宾齐集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及市政府门前,盛况空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己发展为用电子,电器,电脑,绘制的现代化的宫灯。

洛阳宫灯与洛阳牡丹一样驰名中外。

宫廷灯会

用洛阳灯,点亮洛城夜!

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新春游园会

【特色之宫廷灯展】

绚丽宫灯点亮隋唐宫廷,荧荧灯火合家团圆增彩。

牡丹宫灯廊、跑男主题灯、时光隧道等造型各异的大型花灯遍布园区,流光溢彩照亮整个夜晚,带游客进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欢快夜晚。

猴年新春,和家人来看一场宫廷范儿的灯展

转自:家在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