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撕毁条约,是因为当年签署《中导条约》吃了大亏?

2025-09-08 18:13 来源:网络 点击:

美国撕毁条约,是因为当年签署《中导条约》吃了大亏?

作者:忠国探长

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退出中导条约,不久后俄罗斯也宣布退出。至此,30多年来夹在两国身上锁链终于被甩掉了。

1987年12月8日,美、苏两国首脑在华盛顿签订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要求美国和苏联消除并永久放弃其所有射程为 500 至 5500 公里的核导弹和常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条约内容让很多人疑惑不解,500~5500公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500公里以下,5500公里以上射程的导弹为什么不被限制呢?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500~5500公里的界定不但与两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也掺杂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因素。

500公里和5500公里可不是随便定的。500~5500公里的约定距离,为的是保证美国全境和苏联的核心区域的绝对安全。

500公里,是以美国和苏联核心区所需的安全距离为半径,圆一个圈,射程在500公里以下的导弹,都无法直接对两国的核心地带构成威胁。在地图上,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北约任何一个地方距离莫斯科的距离都超过了500公里,更不用提苏联到美国的距离了。

上图引用于BBC

而5500公里,则大约是美国和苏联核心区之间的距离,5500公里之内属于需要保护的区域,5500公里以外的地方基本出了两国的边境,就无所谓了。超过5500公里的远程及洲际导弹一般都是核导弹,核武器的震慑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美苏两国谁都不愿意打起核战争。况且,80年代末的国际大环境是美苏冷战趋于缓和,双方都不愿看到类似古巴导弹危机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约定好了,限制住500-5500公里范围内的中程导弹,那么双方无论在各自领土哪个位置部署导弹,都无法威胁到彼此的安全。这样一来,美苏双方核心区的安全以及各自的盟友就都可以得到保障。

美苏双方在中导条约问题上都各怀鬼胎,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首先,苏联一方十分愿意拉着美国一起销毁此类中程导弹,因为这类导弹的射程让苏联很被动。美国在欧洲的导弹部署在英国,西德,比利时,意大利等北约国家,导弹打到苏联本土,甚至莫斯科轻而易举。但苏联的导弹最远只能部署在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无法涉及美国本土,顶多打打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与此同时,高昂的导弹生产、部署和维护费用让经济日益恶化的苏联吃不消。

另一方的美国在战略上本来占有很大优势的,自然愿意接受条约内容。但是,英、法、西德这些北约盟友国家,时刻遭受着来自苏联的导弹威胁,因此向美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作为北约集团领袖,自然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无论如何不能让队伍散了。中导条约明确限制的是“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并不包括可以从空中及海上发射的导弹。美国当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空基及海基巡航导弹,所以中导条约不会让美国损失太大的战斗力。因此美国最终也就答应了条约的内容。

因此,美国并没有吃亏。中岛条约既保护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又缓和了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美国的近、中程打击能力也没有受到影响。现在看来,美国才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