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巢湖”,盘点地级巢湖市是如何被“瓜分”殆尽的!

2025-09-16 15:24 来源:网络 点击:

“三分巢湖”,盘点地级巢湖市是如何被“瓜分”殆尽的!

提到巢湖,大家现在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个初中地理上学到的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但笔者接下来要讲,可不是这个巢湖,而是原来那个曾经坐拥国土面积9394平方公里,人口高达470万人,下辖4县1区的巢湖地级市。

巢湖市居皖之中,古称南巢、居巢,以国内五大淡水号-巢湖这一湖泊而得名,另《尚书·仲虺之诰》有云,“成汤放桀于南巢。”

新中国成立以来,巢湖身份一直在县、市、专区、地区、地级市、县级市中来回切换。

1952年2月4日,巢县改属芜湖专区;同年,县政府从柘皋迁至巢城。1958年8月7日,巢县改属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巢县复属芜湖专区。1965年7月14日,复设巢湖专区,巢县隶属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巢县隶属不变。1984年1月4日,撤县改市成立巢湖市,行政区域不变,仍属巢湖地区。1999年7月9日,根据《国务院撤销巢湖地区设立地级巢湖市的批复》文件,县级巢湖市改设为居巢区,隶属地级巢湖市,巢湖市下辖居巢区一区和含山县、和县、无为县、庐江县四县,面积9394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471万。

作为安徽皖东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巢湖市夹在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地之间,经济实力最弱,但面积却和合肥、芜湖、马鞍山面积总和不相上下。合芜马三市面积分别为7029.48平方公里、3317平方公里和1686平方公里,而巢湖市的面积为9423平方公里。而单就经济总量来说,2010年巢湖市GDP总量仅为615亿元,相比合肥的2702.5亿元、芜湖的1108.6亿元,远远落后,无论是周边省会合肥,邻省省会南京还是兄弟城市芜湖,都对巢湖具有很强的虹吸能力。同时,从其自身角度看,辖县无为、庐江面积大、人口多,居巢区的GDP长期不如无为县,弱干强枝的状况十分明显。

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提升皖江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作为安徽中心的合肥崛起显著,但与临近的南京与武汉相比,不论面积还是经济,均是小弟。为此,安徽省开始着手行政区划调整,“三分巢湖”呼之欲出。

事实上,关于"拆分巢湖"的消息由来已久。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巢湖还并非地级市,就有一些专家受托对皖江区划进行调研。巢湖市是一个区位独特的地方,襟江而又拥湖,因而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鱼米之乡"。但长久以来,巢湖的工业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经济体量与周边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相比,差距日益加大。"当时的安徽工业龙头马鞍山,由于地域狭小,曾提出跨江向原巢湖地区的和县发展的想法,但在1998年前,进行皖江开发和区划调整实际上是不具备条件的。"

而随后芜湖作为皖江经济的龙头,在"九五"和"十五"规划中,都提出借鉴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跨江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长江北岸建设沿江工业园区和物流中转基地。尽管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但由于长江北岸的无为县、和县归巢湖市管辖,致使规划无法实施。眼看一江之隔的巢湖市地域广阔、岸线资源丰富。一些领导和专家便提出了跨江发展战略,将巢湖市所辖的含山、和县划给马鞍山,将无为县和和县沈巷镇划归芜湖。

而后来在省会城市中相对落后的合肥市也把重振的希望押在巢湖。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示范区,这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规划明确以"一轴两核两翼"的区域结构发展,其中"两核"即合肥、芜湖安徽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要打造合肥和芜湖这两个增长极,拆分实力最弱的巢湖市势在必行。

2011年5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撤销巢湖市及有关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7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

2011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现无为市)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至此,芜湖地级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原巢湖市居巢区改设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从县到专区到地区再到地级市再到县级市,巢湖身份也是几经变化,最后拆分完后复归合肥市管辖。

虽然很多人认为,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做大合肥,这样的合肥经济圈将圈不住小兄弟。但另一方面,不容质疑的一个事实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的"向心力"和对周边省内兄弟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将会进一步加强。而此前,安徽城市与省外联系远远大于省内联系,改变区划前的马鞍山和芜湖处于长江以南,自视为南京都市圈成员,与南京的经济联系远比与合肥密切。随着三分巢湖,芜、马与合肥成为相邻城市,合马芜联系势必加强,此外,安徽对省会城市做大做强的决心,会强化合肥区域中心的地位,形成与南京、武汉"三足鼎立"的新发展格局。

从1999年正式成立地级巢湖市到2011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短短十二年后,地级巢湖市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应该说,也是区划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