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袁绍袁术家族,三国时期还有哪个家族被称为“四世三公”?

2025-09-25 17:33 来源:网络 点击:

除了袁绍袁术家族,三国时期还有哪个家族被称为“四世三公”?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很多声名显赫的豪族世家,这些豪族世家在当时无论声望还是权势都非常高,而且还出了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因此也被我们后人所熟知。如以袁绍袁术兄弟所代表的汝南袁氏;司马懿父子所代表的河内司马氏;荀彧荀攸叔侄所代表的颍川荀氏;诸葛亮所代表的琅琊诸葛氏等。

这其中袁绍袁术兄弟的汝南袁氏更是以“四世三公”而闻名天下。可以说,在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爆发后,十八镇诸侯联军伐董之时,袁绍能被推举为联军的盟主,也是得益于他“四世三公”的家族身份。

《三国演义》: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

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遍布天下,而且在汉朝的影响力很高。正是因为如此,袁绍才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他也一度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大军阀,而他的弟弟袁术也是如此。兄弟两个一个占据河北,一个割据淮南,军事实力和号召力是其他诸侯所不能媲美的。

何为“四世三公”?

三公,是对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同时期,三公的称谓也不尽相同,汉武帝时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又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均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所谓四世三公,就是一个家族中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

“四世三公”出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袁绍高祖父袁安在汉章帝时担任司徒、曾祖父袁敞在汉安帝时担任司空、祖父袁汤在桓帝时担任太尉、其父袁逢为献帝时司空、其叔父袁隗为献帝时司徒。所以称袁绍的家世为四世三公。

在《三国演义》中,先后多次提及袁绍、袁术家族是四世三公。很多人以为汉末三国时期,只有汝南袁氏是“四世三公”,其实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世家大族和汝南袁氏一样,也是四世三公,这就是弘农杨氏,杨修的家族。但是因为其家族在这个时期并不活跃,只有一个杨修还比较出名,还被杀了。所以被各路英雄所隐没,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这个高贵的家世。

《后汉书·杨彪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弘农杨氏一世祖杨敞是汉昭帝时的丞相,也是司马迁的女婿,传至杨修的高祖杨震时为五世祖,杨震汉安帝永宁年间为司徒,延光年间为太尉;杨震之子也就是杨修的曾祖杨秉在汉桓帝延熹年间出任太尉;杨修的祖父杨赐更牛,在汉灵帝时期先是司空,继任司徒最后官居太尉,一个人把三公都当了个遍,而且是两任司空,两任司徒,一任太尉;杨修之父杨彪在汉献帝时也是司空(两任),司徒和太尉三公当了个遍。从杨震至杨彪,正好有四代人官至三公。而且不只是四世三公,还是四世太尉。

同是四世三公,为何杨氏家族在这个时期显得这么“默默无闻”呢?

其实这个弘农杨氏的政治理想有关。当时弘农杨氏一直是汉王朝的忠实拥护者,董卓之乱后,杨彪一直追随着汉献帝四处颠沛流离,始终保持对东汉的忠诚,侍奉在汉献帝的左右。曹操迎奉天子之后,为了避免四世三公家世的杨彪对其大业有所影响,于是杨彪被罢免为闲职。杨彪从始至终也都不愿做一个权臣,因此他并没有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只是默默地待在汉献帝的身边。所以,随着汉室衰微,弘农杨氏在这个时期自然也就“边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