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文:80后小学课本里的《燕子》其实是改动最大的一个版本

2025-09-29 07:04 来源:网络 点击:

老课文:80后小学课本里的《燕子》其实是改动最大的一个版本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老课文。

《燕子》1997年版插画

如果想从一篇课文来体味课文编辑修改艺术之美,那首推中学课本上的《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节选自柳青《创业史》的课文,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时,对于原文的改动有210处之多,但却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精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这样一篇文章,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却造就了80后记忆中的一篇经典。这篇课文,就是《燕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是部编版小学课本里的《燕子》。

《燕子》部编版

《燕子》收录于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作者郑振铎。作为一篇经典课文,《燕子》在1980年被收录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八册。从1980年至今的四十多年里,《燕子》一直保留在人教版和地方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成为了很多人对于春天的美好记忆之一。

《燕子》1980年版插画

很多80后对于《燕子》的记忆是从这幅插画开始的,作为一篇“看图学文”的配图,这幅画全景展现了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桃红柳绿、湖光山色,乌黑的燕子低飞戏水的春景图,一眼望去,满眼春意盎然。

《燕子》87版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是80后记忆中的《燕子》。从1980年到1997年,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四省市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等地方版教材,用的都是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课本的版本。但到了1997年,人教版在编订《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的时候,《燕子》的第三、第四自然段第一次有了变动。

《燕子》1997年版

《燕子》冀教版

从1997年人教版到2003年以后的冀教版、苏教版,再到2019年的部编版,《燕子》在各个版本中越变越多,越来越变得佶屈聱牙,越来越难背。尤其是80年版中最后一句,“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被删除,让很多人觉得是去其精华。那么,教材的编者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对一篇经典课文做这么一番有些费力不讨好的改动呢?我们一起去《燕子》的原文中找找答案。

郑振铎

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燕子》节选自他的散文《海燕》的第一自然段。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作为一名进步青年作家,郑振铎从上海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乘船前往法国巴黎。在大海上漂泊了5天以后,郑振铎看到了一群搏击于海天之间的海燕。于是,在5月26日晚上,郑振铎写下了这篇《海燕》。

《燕子》苏教版

就像我们只见《鸬鹚》却不见吴世宝一样,看《燕子》也想不到它居然是由一群海燕而想起来的。我们从《海燕》的全文来看,郑振铎写春的细雨、春的和风、春的色彩、春的氛围,寥寥几笔刻画出家乡小燕子的可爱模样,都是为了写出那股难以排遣的乡愁,就如《海燕》的结尾:“啊,乡愁呀,如烟似的乡愁啊!”

《海燕》1932年版

郑振铎在旅欧途中,写了散文九篇,加上其他几篇杂论等,汇编为文集《海燕》,于1932年出版。我们看《海燕》的原文可能有些不太适应,所以,以下图为准。

《海燕》

1980年,《燕子》在被收录进课本时,编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一番技术性处理,将一些生僻的词语换成了浅显的;对一些句式进行了简化;删除了原文中的最后两句;将原来的一段文章分为了四个小节。这样改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当时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一篇乡愁文章变为了一幅春日美景。随着时代的变迁,《燕子》越来越趋于原文,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你小时候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相比而言,你更喜欢哪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