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奇开斯重机枪:世界上第一款气冷重机枪,日本九二式的祖宗

2025-11-14 12:20 来源:网络 点击:

哈奇开斯重机枪:世界上第一款气冷重机枪,日本九二式的祖宗

哈奇开斯机枪作为世界名枪,在机枪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法国大规模装备外,还被日本、希腊、意大利......中国等许多国家进口和仿制,本文给大家简单简绍一下。

哈奇开斯重机枪

气冷之祖

19世纪80年代,马克沁机枪问世后,在欧洲引发了一股机枪热潮。不少设计师开始在不侵犯马克沁机枪的前提下,自行设计“自动射击的连发武器”。奥地利男爵、骑兵军官阿道夫·冯·澳德卡里克,便设计了一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并且制造出了样枪。1893年,他带着样枪来到位于法国圣丹尼斯的哈奇开斯军械制造公司,希望能与该公司合作,批量生产这种武器!

马克沁及其设计的机枪

当时,哈乞开斯公司的创立者、美国人本杰明·哈乞开斯已于1885年去世,这时候公司的总工程师也是位美国人,叫劳伦斯·本内特。他和助手仔细观看男爵展示的样枪,对该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利用枪管下的导气活塞来完成自动动作”的简单设计赞不绝口。劳伦斯·本内特后来回忆道:“这是当时我所见到的第一挺气冷式机枪”。不过,男爵的样枪并不完善,制造也比较粗糙,打了十几发子弹就发生了故障。但本内特认为,公司可以利用该枪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款更好的新式武器。

哈奇开斯机枪射击画面,注意散热片下方的活塞

于是,劳伦斯·本内特代表公司,拒绝了男爵“以许可方式生产该枪”的要求,而是提出购买该枪的设计专利,以便利用其技术特点,开发出更可靠、更实用的新产品。为此,公司开出了巨额价码,男爵欣然将专利卖出。在获得专利后,本内特与助手花了大量精力修改原设计。他们把枪口的口径改为8mm,以便发射当时法国标准的8mm“列贝尔”步枪弹。同时,他们保留了原枪的导气式自动方式,并重新设计了更为简单的往复式活塞机构。几番修改设计后,新枪终于问世。为纪念公司创始人,其被命名为哈奇开斯机枪。

1895年,本内特对第一支哈奇开斯机枪进行了测试。该枪射击的表现好于预期,但也出现了枪管发热过快的问题。这也是当时困扰所有自动枪械射击师的问题。马克沁机枪是把枪管包在冷却水筒里,制造出了水冷式的马克沁机枪,并为这种冷却方法申请了专利。为避免侵权,本内特只好另辟蹊径。

劳伦斯·本内特正在试射样枪

在消耗了大量脑细胞之后,本内特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在枪管后部增加大块金属,利用它来吸收射击产生的大量热量。为尽可能减轻武器的总重,他没有采用整块的实心金属散热块,而是设计了一种像“多纳圈”一样的环形片状气冷散热器。该散热器为铜制,被安装在发热最为剧烈的枪管后部。这个散热片,把枪管的散热效率提高了近10倍。本内特对此设计非常满意,立即为其申请专利。结果,他发现一位名叫诺曼·维阿德的美国发明家,早在30多年前就已将这种“多纳圈”式的散热方式申请了专利。于是,他又同维阿德及其亲属,就该散热方式的专利权问题达成协议。此后,醒目的环形散热片,成为各种型号哈乞开斯机枪最显著的识别特征。修改后的新枪,被命名为哈奇开斯M1897型机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气冷式重机枪。

枪管后部的环形片状气冷散热器

广受好评

哈奇开斯M1897型机枪问世后,很快引起各国关注。与当时名满欧洲的马克沁水冷机枪相比,该枪采用完全不同的气冷式枪管和导气式自动原理。

其利用从枪管下方导出的火药气体,驱动一个活塞及枪机座向后运动,从而完成自动射击。这种设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此外,该枪的结构十分简单,整枪只有38个零件(不包括瞄准具)。除了枪管与导气筒,该枪的其他零件都可直接拆解,而不必借助任何工具。值得一提的是,该枪甚至可以搭配枪托,以便射手抵肩射击,提高稳定性。不过,该枪也有一些瑕疵。比如,由于“用帆布弹带给机枪供弹”的方式,也作为一种技术方法被马克沁申请了专利,为避免侵权,本内特只得使用扁平的金属弹板供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击连贯性。

哈乞开斯使用金属弹板供弹

哈奇开斯M1897型机枪的问世,解决了当时法军的大问题。在北非和西非地区,法国有不少殖民地。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冷却水难以寻觅,并不适合采用水冷式的马克沁机枪。哈奇开斯机枪正好解决燃眉之急。而获得法军采购合同的哈奇开斯公司,则对其产品继续进行改进,并很快推出新型号,哈奇开斯M1900型机枪。与原始型号相比,新型号改良了枪架,并用圆形钢制散热片取代了原有的铜制散热片,还重新处理了枪管,使之能承受更长时间的射击。这种机枪被当时正在崛起中的日本看中并大量购买。但在这里暂且按下不谈,我们还继续说法国的事。

哈奇开斯机枪小组

1914年,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德军装备大量的马克沁机枪。当时法军在欧洲的部队不仅装备机枪数量有限,而且绝大多数是杂牌机枪,无法同马克沁机枪相抗衡。鉴于形势紧急,法国当局严令哈奇开斯公司,尽快研制并生产一种重量轻、射速高、火力猛的机枪。于是,哈奇开斯公司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便开发出经典型号—哈奇开斯M1914型机枪。该枪口径也是8毫米,全长13.米,枪管长787毫米,全重25公斤,最大理论射速达500发/分。标配弹箱装12个弹板,共288发子弹,全箱重12公斤。该枪不再使用铜而是使用钢材来制造大型散热片,还取消了机械式保险装置,结构更简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战时需求量极大,哈奇开斯公司无法单独满足军队的需求,便于美国方面签订协议,从美国公司订购该枪的枪架、零部件以及弹药。

哈奇开斯机枪供弹口特写

一战中,哈奇开斯M1914型机枪广受法军好评。尽管该枪重量不轻,实际射速与水冷的马克沁机枪相比还略慢一些,但它十分可靠。1916年春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军一个机枪阵地被德军孤立,无法与友军联络。在接下来10天里,阵地上的2挺哈奇开斯M1914几乎从未停止射击,且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正是凭借M1914的良好表现,法军打退了德军步兵多昼夜的轮番进攻,等到了援兵。战斗结束后,法军发现每挺机枪都发射了超过7.5万发子弹,而且枪械还能继续稳定射击。

一战时期美军的哈乞开斯机枪小组

殊途同归

一战结束后,哈奇开斯M1914已然名声大噪,订单纷至沓来。除法军外,希腊、意大利、比利时、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等国相继进口或仿制了该枪。此外,土耳其、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也成为该枪的用户。该枪甚至参加了苏俄的国内战争,成为红军对抗白军的重要支援武器。

日本陆军装备了大量哈奇开斯重机枪

书接前文,日本在引进哈奇开斯M1900型机枪后,大批装备陆军,成为步兵大队最主要的压制性支援武器。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装备哈奇开斯机枪的日本陆军,与装备马克沁机枪的俄军展开激战。实战证明,两者各有千秋,但日军认为哈奇开斯作为气冷式机枪更能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

日本仿制的三十八式重机枪

1905年,日方专门购买了生产许可证,在国内仿制了三十八年式重机枪。该枪与M1900型机枪的构造基本相同,但口径改为6.5毫米,以便适配日军标准的友坂三八式子弹。另外,该枪外形与法国货也略有不同,散热片从5片增至7片,小握把的形状也不一样。该枪装备日军后,保持工作稳定的特点,却暴露出弹药威力不足的缺点。于是,日军在三十八年式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发出九二式气冷重机枪

日本九二式重机枪,具有法兰西哈乞开斯的基因

近代,日本一直以征服中国为目标,自然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同样,日本军队的一举一动,也会引起中国军队的注意。哈奇开斯机枪在日俄战争、一战中的表现,也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重视。于是各种型号的哈奇开斯机枪,逐渐出现在近代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中。1930年-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向法国购买了1192挺原厂货——哈奇开斯M1914型机枪,不过,这些机枪的口径由8mm改变为7.92mm,以便与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7.92mm子弹相适应。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又向法国政府订购了1300挺。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共装备哈奇开斯原厂各型机枪2700余挺,足以装备四百多个重机枪连。

老照片,中国军队装备的哈乞开斯重机枪

除了“正版”哈奇开斯,中国军队还把该枪的“亲戚们”拉进了部队。北洋政府主政时期,日本就曾经用输出武器的方式来扶持中国的亲日派势力。日本输出的装备中,三十八式机枪的数量就不少。袁世凯的北洋军就曾装备过该枪。此外,广东的陈济棠、东北的张作霖、山西的阎锡山都接收了不少的三十八式重机枪。作为衍生型号,三十八式重机枪算是用另一种方式扩大了哈奇开斯机枪的影响。

中国军队还对上述型号进行了仿制。1915年,上海有的兵工厂就仿制成功了M1914型,1929年,太原兵工厂仿制了M1914型,上世纪20年代,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军在三十八式重机枪的基础上,仿制了辽十三式重机枪,有6.5mm口径和7.92mm口径两种型号。这算是哈乞开斯机枪“祖籍日本的中国亲戚”。另外,广东的兵工厂和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也都防止过三十八式重机枪。抗战时期,哈乞开斯机枪以及其各种衍生型号,成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利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哈乞开斯和它的“亲戚”们,早已殊途同归了!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使用过哈奇开斯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