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特色建筑群骑楼城 是梧州近现代百年繁华的历史见证者

2025-07-25 20:10 来源:网络 点击:

梧州特色建筑群骑楼城 是梧州近现代百年繁华的历史见证者

梧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骑楼城则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梧州骑楼城的特别之处:

1、骑楼城的发展历程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二月四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兴起。

      1924年底,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当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梧州的千年古城墙和城门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梧州的河东区逐渐成为骑楼城。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 —亦叫“骑楼底人行道”,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也显示出商家诚信待客的经商之道;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2002年0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要以山水、骑楼为核心内容,并拨出2000万元专款改造骑楼城。2003年6月,骑楼城改造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8亿元,骑楼城立面修缮工程441栋、共57109.44平方米,增建骑楼110栋、面积10550.7平方米,牌坊6座,雕塑10座。

      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3年,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国内罕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

2、骑楼城的建筑特点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车辆交通通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致,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走进骑楼城,如同走进了骑楼博物城。在这里,体现水都风韵的清水墙,西式风格的铁栏观景阳台;西化痕迹较浓的罗马柱、圆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门和拴船铁环等建筑构件被突出表现于立面之中。

          女儿墙是骑楼城建筑装饰构件中最温婉的名字。骑楼屋顶半人多高、临街而立的矮墙就是女儿墙。女儿墙的来历非常有趣,在古代时,大户人家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随便出门,在屋顶和墙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墙,而女孩子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却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诱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顶或高墙上,隔着那道矮矮的防护墙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这种屋顶临街的矮墙,让深闺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视浮生俗世,不显山不露水地绽放青春。偶尔抬头的书生幸运地抓住这抹春色,一段浪漫故事便从此开幕了。

3、 骑楼城是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聚集地

       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指出,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是梧州本土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承地,岭南美食文化百川汇流之地!街区是麦劲堡梧州纸包鸡形象店驻地,汇聚了六堡茶、冰泉豆浆、田螺、牛杂、龟苓膏、河粉、艇仔粥等梧州本土特色美食和土特产文化元素,同时,岭南各地多姿多彩的特色美食也汇聚于此。梧州古往今来,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岭南地区尝之不尽的各种美食都源于梧州风味!骑楼城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街区设在骑楼城,是展示梧州本土乃至岭南地区特色美食文化、梧州骑楼商贸文化的形象窗口,使梧州更凸显“百年商埠,梦幻骑楼;岭南美食,香飘万里”的独特文化神韵与魅力!街区位于广西梧州骑楼城商圈五坊路段,是骑楼城的主要构成部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藤县本地生活:txtx0774

梧州本地生活 wzbd0774 (可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