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被药典除名,不再入药,能否助其渡过灭绝困境?

2025-08-01 16:14 来源:网络 点击:

穿山甲被药典除名,不再入药,能否助其渡过灭绝困境?

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17个省区市。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猎捕,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因人类过度捕杀、生存环境被破坏、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过去几十年,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提升穿山甲保护级别、制定保护计划、加强对非法猎杀和交易的打击,被呼吁多年。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其中,6月5日,穿山甲升为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有“鲮鲤”之称的中华穿山甲是我国境内生存主要的穿山甲种类,《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华穿山甲在过去20年里数量减少了90%。因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国内消耗的穿山甲数量巨大,非法捕杀、走私、贩卖穿山甲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去年6月8日,她所供职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宣布: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区域功能性灭绝”。不止中华穿山甲,环球8种穿山甲都已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政府一直严厉严惩穿山甲走私,但因为食用和药用的双重需求,穿山甲鳞片从非洲到中国10~100倍的暴利之下,中国成为穿山甲最主要的走私流入国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多个国家海关查获穿山甲鳞片123吨,一头穿山甲身上大概有0.5千克鳞片。在国内中药市场,穿山甲鳞片可以卖到10元一克。”因此计算,这相当于24.6万头穿山甲,12.3亿元的市场价值。这还不包括没能查获的那一部分。

2018年8月,我国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并通过开展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大对破坏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严惩力度。与此同时,对穿山甲的保护工作也在逐步进级。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为加强穿山甲保护,穿山甲属全部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介绍,此前穿山甲的保护级别已与目前的保护形势极不相符,乱捕、乱猎、滥食穿山甲等违法活动均难以有效遏制,以此迫切需要提升其保护级别,有力严惩破坏穿山甲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他来看,此次在国家林草局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穿山甲成功进级意义重大,代表着穿山甲保护管理将会进一步加强,经营利用将会获得更加严格的管控,执法、处罚和严惩力度将会更加严厉,受重视和关注的程度将会更高。

穿山甲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它们的肉和鳞片,此次的穿山甲保护进级举措,无疑向社会和公众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中国进级穿山甲保护级别的消息一出,国际国内长久以来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非营利组织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多家机构研究人员建议,后续应禁止一切穿山甲贸易,减少需求,全链条严厉严惩穿山甲非法贸易和走私,并加强对穿山甲栖息地保护以恢复种群。

为什么要提升穿山甲保护级别?穿山甲是世界上现存鳞甲目哺乳动物的总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岩博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穿山甲种群数量近年大幅度下降,一是因中国人对野味、药用的需求,虽然利用效率低,但需求量大;二是对环境的破坏。

前述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负责人说,此次调升穿山甲保护级别,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严厉严惩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心,显示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