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二中70周年校庆:感恩 感动 感谢

2025-09-19 15:39 来源:网络 点击:

巩义二中70周年校庆:感恩 感动 感谢

2021年的十一,过得忙碌而充实。母校巩义二中校庆,仿佛带我重回青春岁月,重回少年时光。今年是我高中毕业40年,也是母校巩义二中建校70年。一别四十春,相见分外亲。相识恰少年,再见近黄昏。参加二中校庆六个字:感恩、感动、感谢!

校庆消息传到北京,巩义北京村马振军村长、副村长李红旗马上召集北京校友筹划此事。巩义北京村是巩义乡亲在北京的精神家园,号称巩义第289个村。身在北京,心怀故乡。巩义北京乡亲人才济济,多数出自二中,其他一些出自别的中学,还有一些参军、经商来到首都北京。其他乡亲经常觉得北京村二中校友有优越感。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这种现象是天然的。老二中升学率高,来的自然也多。巩义北京村举办过几次“村晚”,市里也派人参加、助兴。每次都刻意淡化这种感觉。因为,通过其他途径来到北京的,应该更辛苦、更优秀。亲不亲故乡人,这才是硬道理。校庆筹划会开了四五次。大家纷纷表示:二中校庆,北京校友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积极参与。大家决定捐一方石头,作为永久的纪念、表达永恒地感恩。

十月二日,受北京村委托,我作为北京二中校友总召集人,主持了北京校友捐赠母校师恩石的揭幕仪式。虽有疫情,大家也是诸事庞杂,北京校友还是到场20多人。我在主持词里讲到:

“昨天国庆节,明天校庆,咱们二中双喜临门。

二中建校70年,天下学子俱欢颜。得到校庆消息,北京二中校友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踊跃参加。经反复酝酿,精心筹划,今天我们捐赠的师恩石即将揭幕。感谢二中领导的倾情相助。

石出自泰山,象征着我们视师长如泰山北斗,也代表着我们希望二中越办越好,如魏巍泰山,名满天下。”

随后,介绍、邀请二中第一个学生党员、北京工商大学副书记李中奇、二中新任校长王青栋作了热情洋溢、情真意切、鼓舞人心的讲话。二中学生也有数十人参加,揭幕仪式,热闹祥和、其乐融融。

师恩石与六十年代二中老校友捐赠的子母石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二中恢复后第一届学生会主席张晓轩总结道:师恩石是景观石,也是感恩石、镇宅石、祈愿石。北京校友心系母校,感恩母校。

感恩!感恩我的青春岁月、感恩我的母校巩义二中,感恩那个百废待兴的伟大时代!

当天晚上,市政府在巩义宾馆举办校庆晚宴。见到了毕业四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杨永新、罗素霞、秦志轩、几年不见的李占通、北京人大毕业就没有谋面、后来移居澳大利亚的袁大帅等等,喜出望外。

师恩石搬运、选址、安放、揭幕过程中,我代表北京校友多次和学校反复沟通。二中校办主任张新辉热情细致,学校孙校长、翟书记、彭校长善解人意,处处感到体贴、周到。从头到尾都是一家人办一家事的感觉。那种缘分和默契,想起来就十分温暖。

感动!师生情、同学情、母校情,想起来就非常感动。

第二天上午的校庆典礼隆重热烈,见到许多德高望重的当年恩师;特别是现场放的两个视频,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青葱岁月,更加体会到二中的“三苦精神”的艰辛与不易。两段视频制作精美、生动传神,堪称用心用情之作。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件件鲜活的的事例,扣人心弦,激动人心。仿佛新老校友,重回母校同上一堂大课。校庆是一次检阅、洗礼、激励,受教、开心。

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多么的朴实又顽强!

3号下午,二中校领导邀请李耀刚、李建波、李占通、杨玉环、杨永新、姚伟锋和我等八九个人举办座谈会。王青栋校长庄重表态一定研究、吸收各地校友的建议,成立校友会,汇集各地校友的力量,办好巩义二中,续写新的辉煌。

三苦精神是我们高中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回来后,我在同学群留言:校庆让我们天南海北的同学再次相聚,高兴劲一直不下。校庆让我们再接受一次教育、激励!许多同学也有强烈的同感。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校给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

3日当天,马振军召集北京村没有回乡的校友同步庆祝。

本次校庆我们81届校友捐资五六万,还精心制作一块“桃李满天下”匾额。匾额隽秀大气,引来许多校友驻足观看、合影留念。

感谢!感谢巩义市政府、感谢巩义父老乡亲、感谢我的母校——巩义二中!

3号下下午,二中校庆刚刚结束,我们二中八一届三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就开始报到、登场,又热热闹闹闹腾一天多。期间,格兰大酒店晚宴还遇到同届其他班、小好几届校友聚会。同学们、校友们互相串台、互相敬酒、互相问候。亲切热闹的场面,就像过年走亲戚一般。校友情深,可见一斑。第二天,白建军、张纪梅热情召集,我班同学互致问候、互诉衷肠,还去北山口卤肉店美餐,品尝家乡美味、感受家乡情怀,各个志得意满,依依惜别。

我是1979年进入二中,1981年毕业考入中南财大,1985年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作。1979年几乎可以说就是改革开放头一年。我们毕业四十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翻开中国历史,多灾多难,尽管我们民族历史上也曾有过人们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论老百姓的富足程度,都不如当下。那年月,多数同学每月生活费9元左右,还有不少同学这标准也达不到。现在多数同学月月都是万元户。有个哥们当年为了蹭一顿病号饭,竟然铤而走险,私刻医务室公章。其实那个病号饭不过就是如今的家常便饭——纯细粮甜面叶呀!你还别说,当年甜面叶的诱惑力相当大,估计好多人思想上已经到了犯错误的边缘。两相一比,您说这变化有多大,这进步有多大!

十一节后回京,十天里见了河南警察学院副院长刘绍良两次。第二次见面,刘院长带了一瓶86年的铁盖茅台。珍藏多年,瓶盖已锈,好几个人,好长时间才打开。一旦打开,香气扑鼻,幸福来得太猛烈了。谈起二中校庆,益家窝人刘老哥自豪地说:我父亲刘贵一,是巩县二中第一任校长。我赶忙说,太有缘了。二中准备建一个校史馆。您把老校长留下的和二中有联系的文字、物件收集一下,留作永久纪念。刘院长爽口答道:好的、应该、一定。两年就学,终身受益,二中的缘分还真不浅。

我对我的同事讲到:中国历史几千年,但是无论你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面,放眼望去,哪一栋楼,哪一条路,不是这40年,严格来讲是这30年建成的?!这四十年的主力军,无疑就是当年唱着“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我们这一代人。

个体都很渺小,合众就是伟大!我们所受的苦值,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不负先人,无愧后俊!

从百废待兴到全面振兴,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新世纪,全面小康的今天都已经年过半百、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参与者、建设者。我和我的同学为有这样的称号感到自豪!

四十年了,到处奔波,乡音未改、乡情依旧。

激情的告别那是为了辉煌的再见!

巩义二中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们感恩、感谢巩义二中,祝福巩义二中。我为我的母校骄傲、我为我的校友骄傲、我为生逢伟大的时代骄傲。祝愿母校莫忘三苦精神,再造辉煌、再创佳绩。

作者:崔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