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陈粹芬,陪伴孙中山20年,为何功成身退,不要名分?

2025-09-12 16:44 来源:网络 点击:

奇女子陈粹芬,陪伴孙中山20年,为何功成身退,不要名分?

众所周知,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合之前,是先于元配夫人卢慕贞办了离婚。然而,孙中山先生尚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事实婚姻,在卢慕贞之后、宋庆龄之前,还有一个陈粹芬陪伴孙中山14年。为什么,陈粹芬悄然退出,远离大众视线?

自古美人爱英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鞠躬尽瘁,当然少不了被女子倾慕。在与他有缘分的女性中,陈粹芬可以算一个奇女子。

陈粹芬,1873年在香港出生。她原籍本是福建厦门同安,父亲是位郎中,五口通商的时候,父亲随厦门商人来到香港。陈粹芬在家排行第四,所以人们常称呼为“陈四姑”。她身材窈窕,容貌清秀,又颇能吃苦耐劳,待人大方得体。而且,陈粹芬善于骑马,能打枪,又有女中豪杰的一面。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怎么念过书,文化低了些。

陈粹芬

遇到孙中山的时候,陈粹芬刚刚19岁。少女陈粹芬是基督教徒,教徒朋友中有一位叫陈少白,和孙中山同在西医书院就读。此人后来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

有一天,在屯门基督教堂礼拜,陈少白介绍陈粹芬与孙中山相识,从此一眼误终身。孙中山邀请陈粹芬到他租住的红楼做客,所谓红楼,就是香港屯门海边有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小楼。

陈粹芬就去了。在红楼,陈粹芬听了孙中山慷慨激昂说,他决心效法洪秀全、石达开,要推翻腐朽的大清。那时的孙中山26岁,风华正茂,英气逼人。陈粹芬哪里抵挡着住一个大英雄的魅力,当然崇拜之极。而且,受孙中山影响,也立志革命。自此,陈粹芬就和孙中山一起在红楼住下,成为孙中山离不开的生活和情感保障。

当时的红楼,豪杰荟萃,陈少白、尤列、陆皓东、冯自由、郑良等人,常到红楼与孙中山聚会,商谈革命大事。

孙中山医术了得,这在很多电影作品中都有表现。比如香港电影《黄飞鸿》,剧中的孙中山就是在行医途中,结识大侠黄飞鸿。1893年,孙中山在西医书院毕业后,先在澳门行医。他行医不光是救人,还要借此扩大影响。所以,经常义诊赠药,收揽人心,因而他的诊所名声日隆,求诊者甚多。结果却引起葡萄牙籍的医生排挤,待不下去了,只好把诊所迁到广州。

孙中山

这一路,陈粹芬都跟随左右,默默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从不叫苦,这一伺候,就是20年。

1895年,孙中山让陆皓东从香港偷运军火回广东时,被官府抓获,不久就被处死。孙中山和陈粹芬闻听陆皓东被抓,既不敢回诊所,也不敢回家,只有躲在亲友家里,悄悄打探消息。直到满街贴出了通缉孙中山的悬赏令,看看无处藏身,陈粹芬又同孙中山匆匆逃至澳门避难。

这只是苦难的开始,在陈粹芬陪伴孙中山的这段时期,正是孙中山的低潮期,革命刚刚起步,危机四伏,朝不保夕。陈粹芬随同孙中山流离转徙,香港、澳门、日本横滨、南洋等地都曾留下她的足迹。

1900年规模宏大的惠州之役,事前军械皆由海员公会的海员秘密运输。当时所有邮船经过横滨都由陈粹芬亲自联络接治。每当邮船一到,她立即前往接船,上下往返,传递情报。在日本,妇女上下船,毫不注意,陈粹芬乘机完成孙中山嘱托的特殊任务。

惠州事败,革命党人来横滨,大家都称赞陈粹芬英雄、果敢和勤劳。而她却说:“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拚命做去,总有办法。”

1905 年 10 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到南洋活动,陈粹芬随行。1907 年,孙中山在广东边界先后策划 4 次起义,骑术好、枪法又好的陈粹芬均随军征战。期间,陈粹芬担任印刷革命文件工作,把宣传品分送到国内、南洋各地和日本、美国,上街宣传反清革命、散发《讨满檄文》,还要煮饭、送水、照顾士兵,终日忙碌,从不言苦。

影视剧中陈粹芬形象

陈粹芬的陪伴,使孙中山在艰苦的革命生涯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支持与慰藉。

陈粹芬在日本横滨,不仅照顾孙中山,还热情接待革命同志。比如烧饭做菜、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活儿,都由她一人承担。当年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戴季陶、居正、冯自由、刘成禺、廖仲恺等国民党元老,都曾受到她的接待与照顾。那时候,大家都亲热地喊她为“四姑”。

还有当时日本社会的知名人士,比如宫崎寅藏、犬养毅、西园寺公望、头山满等人,都在孙中山居所,接触过陈粹芬。陈粹芬的落落大方和人群中的,让来客赞誉不绝。宫崎寅藏说:“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等边界先后策划了四次起义,陈粹芬随侍左右。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她也影形不离,还亲自印刷宣传品反清檄文。池享吉曾追随孙中山到南洋参加革命,担任过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他回忆陈粹芬时说她“非常忙碌”、性格“刚毅”,颇有“女中丈夫”的气概。

同年12月,孙中山亲率黄兴、胡汉民等革命党首领,自河内出发,前往镇南关,带着陈粹芬亲自上阵指挥,与清兵塵战。不久撤退后,大家集会共斟别酒,刚毅的陈粹芬也不堪别凰离凤之悲,双目饱含泪水。黄三德撰《洪门革命史》记:“看见中山先生妾侍,一表人才,中山娶她十余年,昔年在镇南关起事,失败,出走安南河内,做伙头饭与众兄弟食,洗衣裳,捱尽艰苦。”

说她陈粹芬是奇女子,不仅仅是献身革命毫不犹豫,更奇的是,孙中山功成名就时,她却悄然退出。

1911年,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革命看起来已经大功告成。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把最美好的青春和最忠贞的心血,都献给她崇拜的偶像的一个人,这样一个曾经追随孙中山出生入死的人,忽然人间蒸发了。

后人揣测她的退出,是因为宋庆龄的出现。对此,陈粹芬豁达地说——“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所以说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她也颇感欣慰地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尚顺利,应为他们祝福。”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陈粹芬宽厚大度,甚至和孙中山元配卢慕贞也处得非常好。两人形同姐妹,相处和谐,晚年还经常聚会。不仪如此,陈粹芬待孙中山和卢慕贞的儿女,也视如已出。这也使得孙科一直非常敬重陈粹芬。1949年仲夏,孙科夫妇特地飞往澳门,恭祝卢慕贞83岁生日。当卢慕贞挽着陈粹芬携手走下楼梯时,受到亲友们的一致鼓掌致敬。

卢慕贞

那么,孙中山是如何看待陈粹芬的呢?

陈粹芬的存在并没有扰乱孙中山的生活,反而各方都能和睦相处。孙中山当然对陈粹芬敬重有加,在给孩子的信中,称卢慕贞和陈粹芬为“两母亲”,足见其态度。

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在赴欧途中写信给女儿孙娫、孙婉,信中有两处提及陈粹芬。从信上看,那时陈粹芬与卢慕贞母女共同生活。

爱女 、婉收看:

父今晚已行到第四个埠。即苏夷(伊)士运河。再六日便到步(埠)矣。可告两母亲知之也。父今欲汝两姊姊(妹)同去影一相,影好寄三四张去檀山阿哥处,叫他转寄来我可也。另外寄来第二第三两埠之风景画片数十幅,包为一札,托金庆先生转交。余事再示。并问候你两母亲及各人平安。

父字西十二月二十号

因为陈粹芬的存在,卢慕贞曾劝孙中山纳妾,但孙中山因为加入了基督教,不能再因循老规矩了,更是在宋庆龄出现之后,还要解除和卢慕贞的婚约。

陈粹芬和孙中山的情谊还体现在一个纪念物上,那时孙中山的老师康德黎送给孙中山的一个金怀表。孙中山在伦敦被捕又脱险之后,把这个怀表送给了陈粹芬。这是一个像小螃蟹一样大的金质怀表,金壳面上刻有英文名字——Y.S.Sun(孙逸仙的缩写),并配有一条金链子。这个贵重而又有纪念意义的怀表,一直伴随着陈粹芬。每当有人来访,她总会拿出这只不同寻常的金表,回忆悠悠往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陈粹芬远在南洋,痛哭失声。她说:“我虽然与中山分离,但心还是相通的,他在北京病危期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他在空中飞翔。”陈粹芬设坛遥祭7天,她对孙中山的感情之深,真是日月可鉴。

陈粹芬

陈粹芬的晚年结局如何呢?

1914年,她离开孙中山之后,只身远赴南洋,定居在马来西亚庇能。到庇能后,抱养了一位华侨的女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当地众多侨胞,早年都曾见过陈粹芬,都称她为孙夫人或孙太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粹芬应孙科(时任行政院长)之请,携女儿孙容回国,住在广州。5年间,为孙科操持家务,照顾其子孙治平、孙治强兄弟及自己的女儿孙容,让他们都先后考入大学。

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为答谢当年陈粹芬在日本时的照料,亲自写了一封信,托居正(时任司法院长)探望陈粹芬,并送上10万元,给她作为建筑房屋及养老之用。

陈粹芬虽然后来没有和孙中山一起生活,但先后由孙眉、孙科及孙乾等孙家后人奉养。1960年秋,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7岁,葬于荃湾华人墓地。 

1986年11月,北京隆重举行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孙科的女儿孙穗华、穗英、穗芳,孙乾诸子都回国参加。借此机会,陈粹芬女婿孙乾回到香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的遗物,改葬岳母遗骨于中山县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

陈粹芬虽然一生不求名分,但是孙家却不会忘记这么一位有情有义的伟大女性。《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关于孙中山的有关情况中有这样的文字:元配卢慕贞(1915年离婚)享寿86岁,侧室陈粹芬享寿89岁,妣宋庆龄享寿89岁。

这算是对陈粹芬追随孙中山的家族认可吧。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智慧和大气度,从从容容,不急不躁,善待一切,淡泊名利。当然,这种婚姻关系已经不能用现代标准去褒贬了,但是,她的为人处世之道,倒是真可以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借鉴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