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州第一村” 飞鹅岭新石器遗址

2025-09-13 11:01 来源:网络 点击:

探访“广州第一村” 飞鹅岭新石器遗址

广州故事

Kang Jungae

姜贞爱

韩国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16年来探访广州“活历史”

广州再不是那个没什么看点的地方,而是一座拥有“活历史”的城市。它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明亮的房屋、高耸的石碑、败落的井口、安静的街道……广州是一个好像每个人都有一段秘密的历史现场。

我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专家,对广州历史并不完全了解,只是一名爱好者。1997年,在吉林大学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苏州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我来到广州。当时觉得,广州不过是一个经济城市、贸易城市。然而,自1998年,我与先生每个周末在广州到处转悠。养成习惯后,平时在报纸上看到介绍有趣的地方就剪下来,然后周末的时候找一下。久而久之,广州再不是那个没什么看点的地方,而是一座拥有“活历史”的城市。它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明亮的房屋、高耸的石碑、败落的井口、安静的街道……广州是一个好像每个人都有一段秘密的历史现场。

2002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保护了广州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长达50多年, 后来经专家考证,这一带是距今22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时代遗址,可以说是孕育广州老祖宗“发祥地”的“广州第一村”。

我对报上所说的“广州第一村”很感兴趣,于是把报道剪了下来,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广州新石器遗址包括沙河镇龙洞村东南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山岗,连接成为一片海拔30-40米的丘陵地带,一条宽约10米的山溪从丘陵中流过。专家们经过反复调查确定了13处时间不同的新石器遗址,其中最集中的4个遗址在现在华南植物园西北部。

多年后,终于有机会一偿心愿,我去了华南植物园游走,眼前果不其然呈现一个石碑:“飞鹅岭新石器遗址”。想起好久以前剪下来的那张报纸,报纸已经褪色,可联想4000年以前的广州老祖宗“活着”,历史好像睡了一觉,现在醒了过来。

由于地处华南植物园内,飞鹅岭周围的生态环境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至今还基本保留着当年南粤先民生活过的自然环境状态。这与那位保护者——龙洞小学退休教师郭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息息相关。飞鹅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成为华南植物园的一部分后,郭老师反复提醒华南植物园的有关人士,要好好保护新石器遗址。他还与文物部门合作,在龙洞小学内为村民开设了文物保护课程,发动村民将发现的石制工具都收集起来,统一送到文物部门。随着出土文物的越来越多,飞鹅岭逐渐受到了文物部门的重视。

这时,我又想起韩国先民留下来的支石墓遗址。支石墓是韩国青铜器时代古墓。同样是2010年,我去看了江华支石墓遗址,犹如车厢那么大的巨石被两块条石支撑,突兀矗立,令人震撼。江华岛这一带分布着120多处支石墓,其中最大的江华支石墓长7.1米,高2.6米,遗址于2000年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间过了几千年,可是,飞鹅岭遗址的片片石器,正在与韩国巨大的支石默默对语,对人类说着几千年的故事。